-
- 李
李浚
李姓 起源李姓主要源自: 李姓。
姓氏来源 1、源于嬴姓,或出自皋陶之后颛顼帝高阳氏的后裔理征,或出自周朝道教创始人老子李耳,属于以官职名为氏。 2、源于他族改姓,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。 3、出自他姓 4、源于虎图腾说 5、源于老姓说
更多»- 浚:
-
基本解释:浚 jùn
疏通,挖深:疏浚。浚河。浚泥船。
深:浚哲(深沉而有智慧)。
掘取,榨取。
浚
xùn
ㄒㄩㄣˋ
〔浚县〕地名,在中国河南省。
笔画数:10;
部首:氵;
笔顺编号:4415434354
- 干旄
-
孑孑干旄,在浚之郊。
素丝纰之,良马四之。
彼姝者子,何以畀之?孑孑干旟,在浚之都。
素丝组之,良马五之。
彼姝者子,何以予之?孑孑干旌,在浚之城。
素丝祝之,良马六之。
彼姝者子,何以告之?。
- 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
-
今日潘怀县,同时陆浚仪。
坐开桑落酒,来把菊花枝。
天宇清霜净,公堂宿雾披。
晚酣留客舞,凫舄共差池。
- 凯风
-
凯风自南,吹彼棘心。
棘心夭夭,母氏劬劳。
凯风自南,吹彼棘薪。
母氏圣善,我无令人。
爰有寒泉?在浚之下。
有子七人,母氏劳苦。
睍睆黄鸟,载好其音。
有子七人,莫慰母心。
李浚(1907—1978) 又名李振河。山东省肥城市车庙村人。幼读私塾。1930年肥城师范讲习所毕业后,从事小学教学。抗日战争爆发后,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。 1938年1月,[1] 参加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,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3 9年任一一五师教导三旅民运部长。1943年调冀鲁豫边区任濮阳县抗联主任,带领群众开展“双增双节”运动,建立和巩固抗日根据地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,任冀鲁豫四分区武装部长。 1949年后,任平原省中苏友好协会秘书长,曾带领省慰问团赴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。 1952年后,历任国家第二机械工业部工会主席、全国总工会青岛疗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。1978年去世。
李浚(?~1446),字伯渊,明代乐安州遂家村(今石庙镇御史街)人。
李浚(729-793年), [1] 字明源,陇西成纪(今甘肃秦安县)人。唐朝时期大臣,汉朝将军李广之后,司徒卫国公李靖玄孙。 出身太庙斋郎,补坊州中部尉。历任闻喜县主簿、成阳县主簿、大理评事、翼城县令、成都县令,迁嘉州刺史。 [2] 贞元九年,去世,享年六十五岁。
李浚,字德渊,冀州信都人。中进士,累擢秘书、知康州。咸平中,入为刑部详覆、御史台推直官
李浚(1441年—1479年),朝鲜王朝前期宗室、宰相,是朝鲜世宗李祹之孙,临瀛大君李璆之子,朝鲜文宗李珦和世祖李瑈之侄。初封龟城令,后累封至龟城君。他深受世祖宠爱,成化三年(1467年,朝鲜世祖十三年)讨平李施爱之乱,策一等敌忾功臣,成化四年(1468年,世祖十四年)拜领议政,是朝鲜王朝五百年间极少数几个出身近支宗亲的领议政(此外还有义安大君李和、首阳大君李瑈和兴寅君李最应),也是最年轻的领议政。但世祖死后就遭到韩明浍、申叔舟等勋旧势力的排挤,朝鲜成宗即位后被褫夺官爵,流放庆尚道宁海,十年后死在那里。朝鲜肃宗时平反昭雪,朝鲜高宗赐谥“忠武”。
李浚, 唐太宗李世民从子,宰相李麟之父,历任多官,以诚待人,称为良吏,去世后追赠户部尚书,谥号为诚。
(退守) 退守保吉,发迹甚迟,虽有吉象,无谋难成。
次吉祥运(表示多少有些障碍,但能获得吉运)
守则平安,进则失败。
诗曰:守则可安无忧事,龌龊失意害自私,妄进大败因所谓,总是宜静不宜动。
守者可安,发迹甚迟数。(半吉)
基业:将星、学士、时禄、破厄、灾动、文昌。
家庭:可望圆满。
健康:安康,三才不善者有病患。
含义:虽有自然之吉相,无奈策划未成,若要做大事,便招失败痛苦,退过可保吉祥,进取必陷失意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