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姓主要源自: 韩姓
韩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十五位的大姓,人口众多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八六。
姓氏来源
1、黄帝传承。《山海经》记载:韩流既是人名,也是其所在氏族的名称。韩流氏族是从昌意族中分化出来的,这个氏族便以韩为姓,第一批韩姓人由此产生。
2、以国为姓。韩国在春秋时期被晋国所灭。韩国亡国之后,国人便以韩为姓。
3、韩武子之后。韩国为晋国所灭以后,出了一位韩武子,其名万,字武子,他因侍奉晋献公立下大功,被晋献公封于韩原(今陕西韩城)西南。韩武的子孙便以韩为姓。
4、曲沃桓叔之后。
5、亡国后国人以韩为姓。韩国灭亡后,国人以韩为氏,颍川成为韩姓的第一个郡望。
6、出大汗氏改姓为韩。北魏孝文帝从平城(今山西大同)迁都洛阳,实行汉化改革,把鲜卑姓氏改为汉姓,其中的出大汗氏改为韩。
韩姓郡望堂号【堂号】
韩姓堂号有“泣杖堂”、“昌黎堂”。此外,韩姓的主要堂号还有:“颍川堂”、“南阳堂”、“画锦堂”、“荣归堂”、“荣事堂”、“书锦堂”、“继锦堂”、“福荫堂”、“恭寿堂”、“永思堂”、“翕和堂”等。
【郡望】
1、颍川郡:秦王政时置郡,治所在阳翟(今河南省禹州)。秦灭韩,以所得韩地置颍川郡,在今河南省中部。东魏迁治颍阴(后为长社,即今河南省许昌)。隋唐为许州颍川郡。
2、南阳郡:
①春秋战国称南阳的地区颇多。
②秦以宛为治所,置南阳郡。隋唐邓州南阳郡改良穰县(今河南省邓县)为治所。元明清南阳府治南阳,即汉宛县、今河南省南阳市。
3、昌黎郡:自曹魏至隋初,以昌黎(今辽宁省辽东义县)为中心,在辽河以西,有昌黎郡。今河北省昌黎县隋唐在卢龙县境内。
【历史名人】
韩信:西汉初期官至大将军,封为楚王,后贬为淮阴侯。著名军事家。著有《兵法》三篇。
韩当:字义公,幽州辽西郡令支县(今河北省迁安)人,与右北平郡人程普都是幽州人,三国吴名将、都督。
韩愈:唐朝文学家,“唐宋八大家”之首,首开宋明理学之先河。
韩非:战国末期思想家,法家创始人韩国公族(今河南禹州人)。
韩滉:唐代画家。字太冲,长安(个陕西省西安)人。德宗朝宰相。
韩偓:唐代诗人。字致尧(一作致光),小字冬郎,自号玉山樵人,京兆万年(今陕西省西安)人。
韩琦:河南安阳人,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,名重一时。
韩昭侯:战国名君,建立了因功行赏制度。
韩非:战国末期法家的主要代表人,《韩非子》一书,为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。
韩擒虎:东垣(今河南省新安)人,字子通(538-592),出身将门。
韩湘子:道教八仙之一。唐朝韩愈的侄孙子。
韩世忠:南宋大将。他与岳飞同是南宋抗金民族英雄。
韩山童:元末农民起义军(红巾军)领袖。
韩复榘:河北省霸县人,行伍出身,是冯玉祥十三太保之一,后脱冯附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