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陈姓 > 陈沆

陈沆

陈姓 起源

陈姓主要源自: 陈姓。

姓氏来源 1、黄帝后裔,以国为姓,受姓始祖胡公满。 2、出于陈国公族后裔。 3、少数民族陈姓。 4、他姓该姓冒姓。

更多»
陈沆名字解析
沆:

基本解释:沆 hàng

〔沆瀣〕露气,如“呼吸沆沆兮餐朝霞”。

〔沆瀣一气〕喻气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。

大水:沆茫。沆漭。

笔画数:7;

部首:氵;

笔顺编号:4414135

陈沆名字评分
三才评分77
姓名总笔画数 7
姓名五行
姓名笔画 7
天格 17、金、半吉
地格 9、水、凶
人格 24、火、大吉
总格 24、火、大吉
外格 0、水、
评语

(半吉) 家庭有悦,半吉半凶,能获援护,陷落不幸。 

次吉祥运(表示多少有些障碍,但能获得吉运)

前半生幸福便后半生不幸;后半生幸福便前半生不幸。

诗曰:乐极生悲吉与凶,长上余德福禄强,前佳后劣悲叹运,半身劳尽终吉祥。

家庭有悦的半凶半吉数。(半吉)

基业:将星、财帛、劫禄、破厄。

家庭:六亲不得力,子息宜迟。

健康:须防肺病,先天五行为土得平安。

含义:多获上级援护,幸福享至中年,然后陷落不平,悲叹灾厄,如果有悲运于前半生者,后半生却反得吉祥。

名字【沆】出自于诗词
满江红·写怀

怒发冲冠,凭栏处、潇潇雨歇。

抬望眼、仰天长啸,壮怀激烈。

三十功名尘与土,八千里路云和月。

莫等闲、白了少年头,空悲切。

靖康耻,犹未雪。

臣子恨,何时灭。

驾长车,踏破贺兰山缺。

壮志饥餐胡虏肉,笑谈渴饮匈奴血。

待从头、收拾旧山河,朝天阙。

如梦令·常记溪亭日暮

常记溪亭日暮,沉醉不知归路。

兴尽晚回舟,误入藕花深处。

争渡,争渡,惊起一滩鸥鹭。

江城子·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

十年生死两茫茫,不思量,自难忘。

千里孤坟,无处话凄凉。

纵使相逢应不识,尘满面,鬓如霜。

夜来幽梦忽还乡,小轩窗,正梳妆。

相顾无言,惟有泪千行。

料得年年肠断处,明月夜,短松冈。

古往今来的陈沆

陈沆[hàng](1785年—1826年,一说1825年),清代著名诗人、文学家,清代古赋七大家之一,被魏源称为“一代文宗”。原名学濂,字太初,号秋舫,室名简学斋、白石山馆。蕲水(今湖北浠水县)人。乾隆五十年(1785年)出身于下层官僚家庭。 曾祖父陈嘉霁生前苦读经书,屡试不得志,后抑郁而死。祖父陈士珂,举于乡,终生未仕,做一个“传道授业解惑”之人。其父陈光诏,字金门,清乾隆己亥(1779年)举人,官授知县。他为官梗正,善政甚多,口碑极好。 陈沆于嘉庆十八年(1813年)中举,二十四年(1819年)中进士一甲一名,其策论文章,气势雄浑,论述精辟,笔力奇健,授翰林院修撰。清道光二年(1822年),任广东省大主考(学政),次年,任清礼部会试同考官。官至四川道监察御史。陈沆卒年,《清史列传》记为道光六年(1826年)。周锡恩撰《陈修撰沆传》则言年四十一,当为道光五年(1825年)。后归葬于浠水县西调军山南麓。

高密(一说庐州)人,生活与五代十国时期。开平二年(908年)榜眼。

陈沆(1679—1761)字存庵,清代石屏(今属云南)人,雍正甲辰科进士。时与太史王思训(昆明人)、马汝为(元江人)被誉为“滇中三杰”,著有《湖亭文集》。

陈沆,鄞县人,陈著的次子,为台州学正(地方学校学官),修筑“舒啸楼”,其《剡源九曲图记》,仍被宁波文人们所乐道,被当代《奉化市志》列入历史文选。 [1] 

陈沆字音分析

读音

“陈沆”的读音为:Chén Hàng,音调为:阳平,去声

多音字

名字中无多音字

与“陈沆”字音相似的名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