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高姓 > 高桢

高桢

高姓 起源

高姓主要源自: 高姓。

姓氏来源 1、出自姜姓。相传炎帝神农氏生于姜水,以姜为姓。 2、以王父字为氏,据《通志氏族略》所载,齐惠公的儿子叫公子祁,字子高,其后裔也为高氏,也为山东高氏。齐惠公的儿子叫公子祁,字子高,其后代也以

更多»
高桢名字解析
桢:

基本解释:桢 (楨)

zhēn

坚硬的木头。

古代打土墙时所立的木柱,泛指支柱:桢干(gàn )(喻能胜重任的人)。

古书上指女贞树。

笔画数:10;

部首:木;

笔顺编号:1234212534

高桢名字评分
三才评分81
姓名总笔画数 10
姓名五行
姓名笔画 10
天格 11、木、大吉
地格 14、火、凶
人格 23、火、大吉
总格 23、火、大吉
外格 0、水、
评语

(万物回春)最吉之数,还本归元,吉祥重叠,富贵尊荣。

吉祥运(表示健全、幸福、名誉等)

还原复始之最大吉之数。好运之巅峰。

诗曰:还元复始重临福,九九八一还本元,八二之数与二灵,此诀玄理覆数传。

万物回春,还原复始的积极盛大数。(大吉)

基业:天福、天官、赐禄、财库、将星、技艺、文昌。

家庭:子女俱佳,兄弟圆满,家庭和睦。

健康:身心健全,可望长寿,三才不善者可能病患。

含义:最极之数,还本归元,属于体力旺盛,庆幸万多,吉祥重叠,富贵尊荣的大诱导之数。

名字【桢】出自于诗词
送李端

世上许刘,洋洋风雅声。

客来空改岁,归去未成名。

远近天初暮,关河雪半晴。

空怀谏书在,回首恋承明。

文王

文王在上,於昭于天。

周虽旧邦,其命维新。

有周不显,帝命不时。

文王陟降,在帝左右。

亹亹文王,令闻不已。

陈锡哉周,侯文王孙子。

文王孙子,本支百世,凡周之士,不显亦世。

世之不显,厥犹翼翼。

思皇多士,生此王国。

王国克生,维周之;济济多士,文王以宁。

穆穆文王,于缉熙敬止。

假哉天命,有商孙子。

商之孙子,其丽不亿。

上帝既命,侯于周服。

侯服于周,天命靡常。

殷士肤敏,祼将于京。

厥作祼将,常服黼冔。

王之荩臣,无念尔祖。

无念尔祖,聿脩厥德。

永言配命,自求多福。

殷之未丧师,克配上帝。

宜鉴于殷,骏命不易!命之不易,无遏尔躬。

宣昭义问,有虞殷自天。

上天之载,无声无臭。

仪刑文王,万邦作孚。

满江红·写怀

怒发冲冠,凭栏处、潇潇雨歇。

抬望眼、仰天长啸,壮怀激烈。

三十功名尘与土,八千里路云和月。

莫等闲、白了少年头,空悲切。

靖康耻,犹未雪。

臣子恨,何时灭。

驾长车,踏破贺兰山缺。

壮志饥餐胡虏肉,笑谈渴饮匈奴血。

待从头、收拾旧山河,朝天阙。

古往今来的高桢

高桢(?-?),渤海族,辽阳人。金代大臣。 高桢出身官宦,曾中过进士。收国二年(1116年),完颜翰鲁讨伐高永昌,高桢投靠金兵,并向完颜翰鲁揭露了高永昌诈降的事情,平定高永昌之后,高桢被任命为同知东京留守事,并授猛安之职。天会六年(1128年),高桢升任尚书省左仆射,判广宁府尹,加封太子太傅。天会十五年(1137年),高桢被加封太子太师,担任提点河北西路钱帛事。天眷元年(1138年),高桢任同签会宁牧。天眷三年(1140年),高桢兼同知上京会宁府留守,封为戴国公,后改任同知燕京留守。皇统三年(1143年),高桢出任同判中京留守事,不久改任行台尚书省平章政事。其后又任西京大同府(今山西省大同市)留守,封为任国公。 皇统九年(1149年)十二月,谋克别术聚众叛乱,完颜亮任命高桢做中京留守,命他限期平叛。叛乱平定之后,高桢被封为河内郡王。此后任太子太保兼行御史大夫,封为莒王。此后又拜为司空,进封代王,仍兼太子太保、行御史大夫。正隆年间,依例封为冀国公。 高桢后因病免官,于六十九岁时去世。

高桢,[清]号饮江,杭州人。以申、韩术游幕江左。

高桢字音分析

读音

“高桢”的读音为:Gāo Zhēn,音调为:阴平,阴平

多音字

名字中无多音字

与“高桢”字音相似的名字